1)第四百二十七章 东安计划_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旱情的出现,不仅仅是在马老九所在的山东。

  辽东。

  大明辽东农垦集团,第一百零五号农场内。

  农技员刘长明正不断的看着手中结成团的泥土,顺口说道:“今年预测的旱情现在看来,恐怕是确有其事..马上就要春耕了,这可咋办啊!”

  “刘工,就连咱们农垦集团都设立了旱情救助点,你说...”

  “别随便猜测,等着农业部的指令吧..现在,一切按照提前制定的春耕计划继续实施!”

  “好嘞!刘工,有你这句话..咱们就放心了。”

  京城,农业部内。

  徐光启一脸愁容的看着围在自己身旁的大小官员,忍不住开口说道:“秦侍郎..你别在这来回走动了,晃得我眼睛都快晕了。”

  被徐光启,称之为秦侍郎的那位官员顿时开口说道。

  “大人,现如今各地的旱情救助点,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好消息传上来,这让我如何能不着急啊!”

  “是啊!大人...”

  眼见附和的官员越来越多,又开始热闹起来。

  忍不住的徐光启连忙说道:“你们说的,本官都听明白了..但现在不是着急就能够解决事情的时候,出了问题..就要抓紧想办法。”

  这时,突然有人说道:“大人!今年皇家科学院提出了精细化种植,如果我们能够快速推行,是不是还有希望!毕竟,精细化种植的粮食产量可要高多了。”

  唰唰唰!一瞬间。

  就有无数道目光看向了徐光启。

  谁料,他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精细化种植的事情,本官也看过了,但是不可行..至少在现如今受灾严重的北方省份更不行。”

  “这是为何?徐大人..毕竟这可是能够让粮食增产的方法啊!”

  但徐光启却继续说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细致看过,所谓精细化种植对于灌溉用水的需求量也只会更大,我们现在缺少的并不是良田和土地。”

  “我们现在恰恰缺少的,就是水!”

  众人听到这里。

  才明白了徐光启为何否定了精细化种植的构想。

  纷纷低下了头,有些沮丧。

  “之前陛下提到过一项计划,就是利用现有的旱情救助点,想办法动员百姓们出海前往安南进行耕种,那里有大量的良田..并且就算今年有旱情,也影响不到。”

  徐光启见众人情绪低落,也是全盘托出了提前就已经设定好的计划。

  “徐大人?向海外移民?百姓们能愿意吗..”

  “这并不是百姓们愿不愿意的问题..如果不出海,那么留下来...如果今年的旱情严重,那么注定不少地方将会颗粒无收。”

  “到那时候,想要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说完之后。

  徐光启第一时间选择了进宫面见朱由检。

  东暖阁之中。

  朱由检见到徐光启来了,也是心中猜测到了不少,开口便说道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