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九十三章 榆林镇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都是明朝边防重地。那时,大明实行积极防卫政策。而如今则是消极防守。将领害怕朝廷弹劾治罪,不敢发挥一丝的主动进攻精神。望着眼前属于原来的北平行都司开平卫管辖的地方,周大虎感慨万千。洪武初期,明朝占领上都,在此建立开平卫。明前期,开平卫始终处于明与北元对峙的前沿,期间历经多次变迁,设立开平府,后又废府置卫,最终废弃。这里也是元上都的故地。有机会的话,周大虎想恢复这里的开平府或者开平卫。有城就有河。几十里外就有一条大河,即闪电河。喀喇沁两旗和东土默特两旗,都临时驻扎在这里。大草原上十分适合战马奔跑。四万余骑大军万马奔腾,气势滔天,大地震动。由于两部四旗兵马已经提前得到了通报,虽然惊骇不已,但也没有被吓得溃逃。两部汇合后,几万匹战马黑压压一片,令人能生出无比豪情。现在正值大草原上牧草丰盛的季节,战马分开放牧,到晚上再加吃细粮精料。战时,战马比人还耗细粮。一夜休息平安无事。第二天,斥候夜不收先行,随即大部队开拔,直奔大青山。两地差距数百里,但是对都是马兵的周大虎一行人来说,这些距离不算什么。在大草原上驰马奔腾,对骑兵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到了大青山,就离归化城不远了。绕了这么大一圈,目的就是要隐蔽穿插,迂回包围,一举拿下归化城和左右两翼旗。彻底地干净的解决归化城土默特,不留遗患。……与此同时。在宣府的内阁大学士钦差贺逢圣,开始起程前往延绥镇榆林城。延绥镇是组建于明正统元年,治所设在绥德,成化十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将治所移置榆林城。这里是大明抵御游牧民族南下抢掠的前线。它的防御范围东起黄甫川、西至花马池,全长共八百八十五公里。沿边所设的四卫三十六营堡有效的控制了鞑靼与蒙古诸部的南进,为明朝边疆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延绥镇地处陕北地区,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很恶劣,但是也能磨砺人。由于靠近草原,这里的汉民都有骑马的传统。马术娴熟,再加上为了防御蒙古人南下抢掠,都会一些刀枪弓箭,可以说是弓马娴熟。由于生活艰难,男子当兵就是当地的一条好的出路。因此,榆林城周边的地区,军户和当兵的家庭占大多数。八七七一路上,越走越荒凉,根本不像草木旺盛的夏日,贺逢圣是眉头紧皱。数天后,到达了神木。这里距离榆林已经只有二百余里了。大同镇派了三百骑兵保护与他,都是马兵,三天后就能到榆林城了。只是沿途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