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6章 全部铳毙!一个不留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凌文看了一下刀口,锋利依旧,血珠直接滚落都不带残留的,确实是把好刀。

  随手解下了这个傻缺腰间的华丽的刀鞘,鲨鱼皮的,点缀着金丝银线,呦呵!还镶嵌了宝石。

  不错不错!一会留给师父当纪念品。

  师父这次回到岛上,给他和李卫,一人带了一把漂亮的“提刑官”,真真是爱煞了。

  太漂亮了,太犀利了,完美的实现了他,对战斗手铳的一切幻想。

  这把倭刀就算是回礼,也能凑合拿出手了。

  战局已经毫无悬念,卸空登陆部队的二十二艘战舰出港后,继续往奄美群岛方向驶去。

  在海岛作战,没有强大的海军,一个个岛屿的驻军,就是一个个瓮中的鳖。

  拿下琉球只是开胃菜,接下来就是和耽罗岛最近的对马岛,然后就是登陆倭岛作战。

  再次征服一国,还是和龙族屡屡作对的倭国,众人都是兴致勃勃。

  只有汪鹏知道,后世这个阴狠毒辣的国度,给龙族造成多大的耻辱和伤害。

  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仇恨,是融在血脉中的愤怒!

  都说穿清不造反,

  写手菊花套电钻;

  放着倭国不去办,

  爆菊要用冲击钻!

  三面合围,留给他们的只有太平洋!

  所以汪鹏对这条航线的商业价值,一点兴趣都没有,别人是一波波来花钱吃席,他是连锅端!

  就这么尿性!

  这次琉球行动,命令很简单,完全的彻底的将琉球群岛纳入赤旗之下。

  岛上的原住民大约在20万左右,其中来自闽地的移民约有2万。

  琉球土地贫瘠,树木稀疏,不适合建造大型的海航船只,且航海技术比较落后,为了帮助藩属国琉球建立朝贡体系。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曾“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入琉,是为“久米三十六姓”。

  明太祖还赐其大量海船,这些“素通番舶,多谙水道”的技术移民及其后代迅速成为琉球王国外交、航海、贸易等活动的中坚力量。

  据史料记载,琉球在大航海时代遣往东南亚诸国的船长、通事绝大部分都是大明人。

  而琉球本土人则只担任外交代表,或承担船上的事务性工作。

  这批大明的移民,其中还有各种农户和工匠,也正是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指导下,才让琉球掌握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先进的大明工匠技术。

  琉球国不断向金陵和京城的国子监,以及福州的琉球馆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因此岛上通用的文字,也都是汉语汉字。琉球人实际上一度成为了大明、倭国、棒国、与南洋四大经济区的缓冲地带。

  在朝贡政策上,大明极为优待琉球,给予了最惠国待遇。

  大明朝对琉球的赏值也远远高于其他朝贡国。如贡品苏木每斤赏值正常是500文,赏琉球却是10贯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