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9章 春耕不打仗,耕完就开战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有两万多百姓亲身体验为证,东北军不是吃人的老虎,对百姓很好。那些回来的商人透露,辽阳城、沈阳城物品非常丰富,收购的物资价格给的也公道。

  就是路程太远,从大凌河到京城,快马也要十几天,有些离家远的百姓,徒步走了整整一个月才回到家,也多亏了东北军给的路费,才能一路衣食不缺。

  一些胆子大的商户就派出小型商队,试探着交易一下,果然传言不虚,运去的货物被全部收下。

  辽东特产也是价格公道,这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运回京畿之地的货物,瞬间就被抢购一空。

  商人都是逐利的,中小商户赚到钱后,观望中的大商行就出动了。

  能在京畿之地成为大商行,身后都是有靠山的,对小商户来说千难万难的关口城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张名帖的事。

  辽东会馆还没建好,生意可一点不耽搁,大商户出手可不是零敲碎打,都是大宗货物以货易货的交易。

  对双方来说更多的就是看货验货,以及谈价格。指望陆路肯定不行,要等开春开海之后,沿渤海湾海运,量大又省钱。

  从天津港到后世的辽东湾,大概在八百多里,冬季没法使用,海冰严重,不过有大半年的时间也足够了.

  还可以走天津到登莱再到旅顺的航线,那边远一点要千里。海运虽然风险大,但是和陆路的费用比起来,真的省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对大宗贸易而言。

  东北军不缺煤、木、盐、铁,在没收获这一季粮食之前,主粮辅粮都有缺口,与其千里迢迢从登莱或耽罗岛运过来,不如从天津买,算上运费虽然贵点,但也还能承受。

  首发网址

  像布匹、棉花、香料、铜锡之类,暂时辽东还没出产,或是产量入不敷出的,需要汪鹏开挂从现代运的物资,能在本土解决是最好。

  而辽东传统的山货皮草,这些仓库里存货真的不少,失去大明这个消费大户后,辽东狭窄的市场,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的物资,留足自家工厂原料后,还有大批珍贵的皮草可以出售。

  黄台吉的大仓里,干参还好,有些鲜参都烂了,可把汪鹏心疼的不行。

  再加上民用铁器市场,现在都是调拨模式,迟早也会饱和,总不能就停产吧,辽东地盘并不像所想像的那么大,只有现代辽宁的三分之二,吉林和黑龙江可都是一片原始深林,崇山峻岭。

  所以未雨绸缪,提前打开大明市场,从天津和登州两个位置,寻找合作商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输出和输入保持良性循环。

  当然,更重要的是内需市场也要打开,现在整个东北军治下,辽东也就四十多万人。

  而吉林现在往多了算,也不会超过四十万,而黑龙江估计也就十几万人,战争和恶劣天气,导致人口大幅度降低。

  也亏的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