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章 辛辛苦苦养大的鲜嫩小白菜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完饭,收拾好后,趁着大家休息,汪鹏又让孙二海找来白纸,把自己计划的教室和宿舍,画了草图,毛笔用的很不习惯,歪歪扭扭的只有个大概的样子。

  汪鹏把一些要求和大致尺寸告诉给孙二海,小二海又重新整整齐齐的画了一张,把关健地方都标上数据。看到二弟子如此聪明,汪鹏也老怀大慰、其实就是字太丑,拿不出手。

  汪鹏把自己的背包全部清空,反正尽快回来,多腾出点地方背物资回来。穿上防刺服,背上空包,把水壶灌满凉水。和徒弟们打了个招呼,就出寨而去。

  汪鹏一路顺着山谷往后山行去,路过工坊,还分别和铁匠头目刘大叔,木工头目王大叔打了招呼,先和王大叔大概的讲了一下所需要的的房屋大小,和一些特殊要求。具体的让他找孙二海,就再三拜托加快速度。也看了木工的工具,暗暗的记在心中。

  汪鹏重点是去了刘大叔的铁匠作坊,小型炼铁炉正在烈火熊熊的燃烧,据刘大叔介绍,这一炉铁专门用来浇筑大铁锅,二当家急用。汪鹏知道是用来炼硝的。

  在刘大叔带领下到专门制作铳管的工棚里,原来大明的铳管,和他之前在视频上看过的西方制作方法不一样,西方是整体卷制,整体钻通,大明长铳管是分段卷制后再焊接后钻通,

  你看的没错,是焊接。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

  “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

  这就是延用了数百年的鸟铳制做工艺,一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兴起时才被彻底抛弃。分段的铁管再放炉中烧至白炽,同样准备一根钢芯,粗细就是比所需要的口径略小。

  要长于成铳的长度。然后将已烧至红亮的铁管套在钢芯上,由主匠把铁管接口处大力的敲砸成一体,在打焊铁管同时,辅锤手还要在铁管的焊接口撒上白铜粉,铜有亲和作用,可使焊接口更结实,不留断层或虚焊。

  记住网址

  钢芯也随时要抽出冷却,冷却钢芯同时铁管回炉加热。最后打成的铁管就是铳管的雏型。然后再用四楞钢锥慢慢的钻铣铳管,工艺复杂,对大匠的手艺要求很高,对钢芯和钢钻的材质也要求很高。

  黑风寨是花了同重量的银子换回来的苏钢,刘大叔爱如珍宝。汪鹏比划了一下钢芯和钢钻的尺寸,也默默记在心里。他也跟刘大叔讲了他见过的木工钻床。结构很简单,木架床,两边和中间都有夹具,转床一头有大飞轮,手工转动,简单的机器就能提高手工钻孔的无数倍。

  对操作者要求不高,不像现在钻铳管都是手艺不错、耐心细致的大徒弟在钻孔,就这还经常钻歪,导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