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4章 清流的未来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34章清流的未来

  应该说,对于官场风气的革新,天子必然是早有腹案的。

  这一点,在场的诸多大臣都有所预料,只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天子提出的章程这么激进。

  先说对科道谏诤权的限制,明奏和密奏之制,虽然听着轻松,但是实际上,却无疑是动摇了官场上长久以来风闻奏事,谏劾合一的惯例。

  毋庸置疑的是,这两道诏旨传到外朝去,即便是已经在小范围内商定,但是,仍旧会引起轩然大波。

  而除此之外,天子刚刚提出的三条措施,也件件桩桩,放到平常都足以引起朝局震动。

  扩充科道的员额,虽然是暂时,但是这也是极大的恩赏了。

  至于对六科十三道品秩的重新核定,虽然不算什么大事,但也属于更定典制的范畴。

  如果说,这两条还算是属于施恩的范畴,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那么第三条,就真正是彻底的要让朝堂上变了风云了。

  这涉及到整个官场流转,甚至是各种出身地位高低的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清流科道,在朝堂上的地位非常高,属于仅次于从龙之臣的出身,其限制严格,前途也十分光明,当然,竞争也很激烈。

  二者虽被并称,但是实际上,因为侍奉经筵,且和内阁息息相关,清流的地位,又一向高于科道。

  所谓清流,广义上指的是科举进士出身的官员,狭义上,则是专指有翰林经历的官员。

  一般情况下而言,殿试之后,一甲前三名会被直接选授为翰林编修,其余人再试之后,优秀者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观政讲读,满三年后散馆,视其成绩,第一档授翰林官职,第二档授御史或其他部院官员,第三档授地方官职。

  而且,有清流资历,无论是到部院,还是到地方,都是可以酌情擢升的。

  有经筵制度在,清流意味着简在圣心,有庶吉士制度在,清流意味着最优秀的人脉关系,有内阁在,清流意味着最平坦的前途和靠山。

  此三者,共同铸就了清流在朝堂上的特殊地位。

  但是,自从天子登基之后,这种情况显然发生了改变,首先是圣心圣宠,经筵讲读,天子虽然从来不曾废弛,但是,对于清流官员,却从无优待,甚至于,在登基伊始,天子便曾下令,经筵讲读,止许翰林官员侍奉,其余未授官之庶吉士,一律不得侍讲经筵。

  再往后,随着王翺入阁,陈循调任工部尚书,高谷因过调任南京,萧镃出任翰林学士,这两年下来,内阁从表面到实质上,都已经和内阁切割开来。

  如果说还有什么微弱的联系的话,那么就是,内阁大臣还会轮流侍奉经筵讲读。

  但是,自从太子出阁之后,内阁大臣便只剩下兼管翰林院事务的王翺仍旧侍奉经筵,其余阁臣,轮流为太子讲读,如今仪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