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珍重_一枪刺回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史那博恒翻身上马,拉起马缰绳。他看向东面的凉州方向,再俯身冷冷地打量仰头看着自己的曹世宇。

  稍后,他低喝一声:“你狡诈剩余草原上的狐狸。既然不是憨痴,还用问我吗?!”

  说着,阿史那博恒冲站在毡帐门口的浑天放达昂毋谦看了看,就发出一声呼哨。

  赤影立刻扬起前蹄,在主人的指挥下,奔向凉州方向。

  浑天放和达昂毋谦目送阿史那博恒远去,再走近曹世宇询问道:“我们等宋军使,你要跟着回去吗?”

  曹世宇恨恨地说道:“我又不是憨痴!”说完,他大步走向马厩。

  骑上一匹马,曹世宇手拿着一根长长的套杆,再将几只猎犬放出犬舍,吆喝着它们跟在身边以辅助看管马匹。

  随后,他就和几名牧丁一起哄赶着马群,去到山谷中放牧去了。

  这边的山谷是曹世宇放马的场所,隔着一道山梁的另外一个山谷,就是宋通接连与仲朗杰等人秘密商议的所在,

  仲朗杰不敢一下子招集太多的人,聚在一起议事,只能每次找来三五人。而且,还多是在天黑以后,或者就是趁着吃饭的时候凑在一起。

  也正因此,宋通可以从中看得出来,这些不同宗教信仰的蕃人,都能暂时放下宗教之争,而把注意力转到蕃人应该获得的安乐生活之中。

  即便在议事中发生了言语冲突,宋通也不断地把汉话的求同存异的观点,详细地、反复地讲给众人,以免造成新的矛盾,或者将众人的注意力扯离带偏。

  仲朗杰暗中找来的人,数量并不多。但这些人,都是这两千余名蕃兵俘虏当中,佛教、苯教各流派颇受尊重的人。

  这些人认同仲朗杰和宋通的提议,他们回去之后,就如种子种下麦田里

  一粒种子,会结出数十粒果实。这些蕃人当中的精英,回到各自的信众群体后,再暗中作耐心细致地宣传引导。因为信仰的力量,他们相对于种子而言,起到的作用只有更大。

  连续十余日,宋通终于与仲朗杰带来的蕃人领袖,分别做了认真交流,并得到了他们的真心认同——如果可以有抗争的机会,谁会愿意甘心为他人愚弄驱使呢?

  待仲朗杰确认都已沟通完毕后,宋通松口气的同时,再不断叮嘱仲朗杰:要不断为众人打气,以免有人生出疑虑而发生意外。

  仲朗杰连连称是,表示绝不敢对此忽视。

  宋通随后再安慰仲朗杰道:“朝廷必会认真考虑河西节度使府发去的建议,仲朗兄只需带领众人安心静候即可。”

  仲朗杰带着心中祈盼,合掌祝祷不停。

  宋通再补充说道:“在唐地的风险,远低于回去蕃地可能遭遇的困难。仲朗兄,千万小心!”

  仲朗杰听到这话,立刻现出威严庄重的神色,彷如一头傲然的雄狮。他语气和缓,但充满期待: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