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章 群臣朝拜“大明好圣孙”!_我家老爷子是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没经历过战争,但是他把国家大义和私人感情这两样东西,拎的很清楚。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合伙创业队伍,也都必须分得清公事与私事;公事必须公办,不掺杂任何私人情感,这样大事方可成功。

  私人感情和朋友关系,也是要看场合的;这是绝对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好比说,历史上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与“大明战神”李景隆,朱允炆被李景隆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赏赐不断,官职、爵位,金银、财宝;那时的李景隆可谓是真正的春风得意。

  可是当时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勤王之后,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结果呢,李景隆在后来两次战争中,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一路上抛弃各种军需物资,连夜撤退,导致燕王一方实力大增,攻守形势瞬间逆转。

  建文帝将李景隆召回应天府,但是却并没有治罪于他。

  不但对于弹劾他各种胆怯无能的奏折一概不理,而且认为李景隆之所以用兵不顺,只是因为其权柄太轻,随后更是授以“专征伐”之权,赏赐黄钺弓矢。

  李景隆前前后后一共丧失士兵数十万,使得朝廷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征讨燕王。

  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纷纷递上奏折,一致认为李景隆“怀有二心,故意送士兵、军需品给燕王”,应该立即下令诛杀,以谢天下。

  建文帝对此,一概不听,置之不理。

  这在毫无阶级观念的后世人眼中,就是拉拢人心。

  而在儒家的君主专制的制度之下,这番操作,让李景隆有恃无恐。

  不久,燕王带领军队攻到应天府,李景隆亲自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军进城,至此,应天府陷落。

  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

  (有一说一,建文帝对李景隆还是相当不错的,就是太过感情用事,一味地宽恕属下,到头来竟是江山易主,可惜,可悲,可叹!)

  …………

  墨蓝的沉重的天幕正一点点地向背后徐徐撤去,太阳渐起来了,淡蓝色的天幕,仿佛被舞台上的灯光照亮了,东半边涂上了一摸亮晶晶的朱红色。

  奉天门,御门听政仪。

  顺天府内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尽皆参加。

  按定例,各部院的奏事次序是:宗人府有事最先启奏;其次,户、礼、兵、工四部轮流启奏;刑部(三法司)常列第三;翰林院、詹事府、科、道及九卿会奏者列部院之后;吏部排于尾。

  朱棣身穿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端坐在龙椅之上,身旁是身穿红色袍服的朱瞻基,腰系美玉带,脚踏皮靴,身姿挺拔,让人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