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士子震动_三国:我爹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颍川荀家的代表人物,荀彧更是曹操这里的重要军师智囊,原本是风头无二的大人物,可是因为现在曹操要对世家动刀,荀彧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同意科举制,会招致世家的不满,也会让自己的世家蒙受损失,但是荀彧作为一个政治嗅觉灵敏的顶级政治谋臣,他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曹操现在确实是在被世家给吸着血,而按照这种情况下去,即使到了最后曹操统一了天下,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成果也会被世家给吃个不少。

  甚至于,会危及到曹家的统治地位。

  这些荀彧早先也有所察觉,只不过碍于臣子以及世家身份的关系,再加上世家终究没有太过分,只是吸一些血,并不会危及到大汉的统治。

  况且因为荀彧心中一些对于大汉的忠诚等原因,也是所以一直也没有指出来这一点。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却是被曹植给清晰地提出来了。曹操问道自己头上,已经容不得自己再逃避。

  苦思良久,荀彧终于分清了厉害,躬身对着曹操说道:“回明公,若是为了江山社稷,则植公子所言甚是。”

  听到荀彧的话,曹操当即仰天大笑。

  荀彧在世家和自己这个主公的选择中终究还是选择了自己,这让曹操感到欣慰无比。

  在荀彧同意了之后,很快,曹操也就同意曹植去筹备科举了。

  虽然其他的文官们有一些都是面露不忿,但是也不敢说什么,只能在背后小声地嘀咕几句。

  大魏书院的第一次科举在曹植的早有预备下,很快就开始举行了。选题无非就让考生写一一些关乎孔孟之道,百姓民生还有一些经典文章的策论。当然,在曹植的提议下,还加入了拼音的考记这一选题。

  虽然曹植并不是对这些儒文很感冒,但是好歹这也是这个朝代的人学习的基础,自己当然不可能按照自己穿越之前的思维去教他们。

  所以在曹植的打算中,还是要先让这些学子们学习这些汉朝学的东西,然后再寻找机会在教材中增加删减一些东西。

  比如孔子“无野人莫养君子,无君子莫治野人”的君子不务农思想,就是与曹植的想法相冲突的,曹植也将其在论语中删减了去,加入了一些关于军略方面的东西。

  大魏书院的科举一出现,就引起了了全曹魏士子的轰动。

  在大魏书院的学子们都在神采奕奕地紧张准备着考试的时候,大汉中有名的世子以及世家的眼光已经全部聚焦到了这里。

  无数世家子弟们对曹植的这一举动嗤之以鼻,但是更多的寒门学子,则是开始从心中升起了希望。

  原来,我们这些穷人,也有资格入学,也有机会做官吗?

  虽然他们因为各种方式很难接触到学习的资源,但是曹植科举的举行,无一不是让这些寒门子弟,包括一些目不识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