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章 回浙江_1640四海扬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州旧城,知府衙门。

  府衙制中为正堂,堂后为知府廨,东为清军同知廨,西为海防同知廨。

  兰钦在同知衙内办公,早前那篇建议造外海战舰的题本引起朝廷重视。

  北京显然没有财力在陆地大战的同时建造一只夷船舰队,兰钦的题本被束之高阁,但其本人却在丁忧起复后,以通晓海防被调到任务最艰巨的广东任职。兰钦先任潮州海防同知,再任广州海防同知。

  正五品府同知在广州城内不算大官,一般同知作为知府佐贰官,实权和地位也不高。但海防同知却是个例外。

  自嘉靖年倭寇大侵袭始,海防同知作为推官—同知—兵备道—巡抚—总督这一文臣掌兵系统下重要一环,历掌海防军权,而广州海防同知负责珠江口海防、禁海,核查海贸,兼管澳门,监督广东总兵训练水师,位卑而权重,堪称地方最重要的5品官缺。

  鞑靼人继承明代海防同知职官,兰钦实际的上司不是广州知府,而是广东按察副使巡海道,俗称的海道副使。

  在新朝,广州海防同知理论上仍然拥有与明朝一般的权力,但由于二藩、两广总督瓜分了澳门生意,澳门这块肉是不可能掺合了,而两广军权被平、靖二藩把持,总督尚且只能管到督标兵,海防同知的监军权真只在理论上存在。

  所以与常驻广州府外,在香山管澳门,在南头水寨管水师的明朝同知不同,新朝的广州海防同知失去香山驻地,只能挤在城内,与广州知府合署办公。

  这当然不是兰钦愿意看到的局面,也不是派他来广东的北京大佬愿意看到的。

  珠江口局面复杂,兰钦到任后先低调巡视珠江和伶仃洋各处海防要隘,其后便没有大动作。

  直到雷州会战,惨败的平、靖二藩为尽快补充军队损失,号召军民捐资募兵造船,相应给予官职、汛地。

  兰钦变卖徽州所有家产,捐1万5千两,造4艘赶缯船,12艘快蟹船,30艘舢板,募兵800,水手1000。他本身就是有军权的官,这支部队以广州团练的名义由广州府开饷,屯驻虎门寨。

  虎门寨明万历十六年筑,始建虎山前,后移至山后,小城一座,地位也不是很重要。尚可喜入广州时被海盗汪汇之焚毁,废弃至今。

  虎门守备黄廷琦向兰钦呈上虎门寨城防御图,“大人,城在石旗岭,周186丈,江面南山岭有炮台2座,山上炮台有炮9门,山下6门,虎门寨城有炮7门,合计22门红夷大炮。”

  黄廷琦是兰钦从徽州带到广州上任的家人,兰钦对他主持建设的虎门寨城很满意,“夹江而守,很好。”

  “但只有夯土,未包砖。”

  “包一层原木就行,营中的兄弟们等不及包砖,尽快把我的衙署和兵丁移驻进城。”

  “是,雨季前一定完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