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章 化路为田_1640四海扬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风吹动海安所明军的战旗。

  所城附属的海港在东边。东门下筑有一道栈桥,称“轻车桥”,大约是于此地置轻车都尉之类将官把守之意。桥端有一石砌的小亭,何良焘在此等候往来海峡的官船。

  海安千户所城位于雷州半岛深入海中的一座海岬上,地势非常险要。

  大水溪自北向南,于此处通海,港面平坦宽阔。东有白沙角,西南有博涨、水井角,互为犄角之势,颇似一天造门户。

  潮水上涨,一艘排水量30吨的喇叭唬船抵达石莲山下的栈桥。海港唯一的缺陷是没有防波堤,如果有船停泊,台风来了很不安全。

  何良焘登船,摆荡着离开海北道,顶着今天有些微弱的西南风回到与海安隔海相望的海口守御千户所。

  匆匆走过跳板,何良焘钻进港口处的马车,双轮单马,轻车简从。

  “跑快点,阁部急召。”

  “遵命,同知。”

  车夫扬起马鞭,挽马欢快地撒开四蹄。

  从海口至府城的官道是琼州最繁忙的交通要道,琼州府整修了2年,全部铺上砖石。坐在马车上没了以前浑身都要颠散架的感觉。

  何良焘靠在柔软的枕头上,闭目养神。

  大陆混战,澳门人口迅速攀升。葡萄牙人经营澳门80多年,到1635年人口才8500,十年后的1645已是44000人。欧洲民意普遍对鞑靼人有发自内心的厌恶,澳门向永历朝廷连续派遣2次援兵,携带野战炮并赠送1000只澳产火绳枪。在李成栋攻占广州后,澳门成为广东最安全的避难所,人口继续攀升。

  此时的澳门对日贸易中断,马六甲被荷兰人占领,与果阿的贸易往来断绝,全靠帮西班牙人跑中菲贸易生存。就连这仅剩的一点生意,也由于中国内地贸易的萎缩导致收入连年下滑。经济衰退,澳门陷入了极度贫困的状态,如果没有何良焘,澳门将有7000人在1647年因病饿而死。

  事情现在有了变化,何良焘在海南岛修筑的琼海壁垒让曾樱十分满意。当澳门出现饥荒,何良涛求到曾樱时,东阁大学士慷慨地在会同县划了一块地盘给了何良涛。

  会同县万泉河的上游,来自澳门的首批3000难民立起一座新城。何良焘请最高领导为新城提名,曾樱欣然写下琼海二字。

  何良焘想着想着,苦笑起来。乘船泛海琼州的澳门难民越来越多,他在琼州已不是一个人,一把年纪,还得为澳门的亲戚朋友挣条活路。全然没了刚来琼州幕府时,那种客卿般的超脱之态。

  车子进了府城,在督师衙门外停下。何良焘等待了几分钟,最后整理一遍思路。曾樱以咨询海北道设防体系为由将他召唤到府城,他准备了三个方案,准备视情况推出。

  长出一口气,何良焘掀开竹帘,下车。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