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危如累卵的大明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政策的大变战场上体现是最明显的,首先大明招募靖安军不再局限于波斯湾地区,而是所有大明占领的地方都开始靖安军的招募。

  初春开始的战争对奥斯曼地区的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粮价进入四月下旬开始已经疯涨,跟大明同一纬度的地区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而大明为了确保统治地区的稳定,除了出手平抑粮价之外,还给予靖安军这样的为大明办事的人以粮票,可以到大明各城市的粮食仓库提取粮食。

  在大明消失了好些年的粮票制度再次启用,对于被统治区的百姓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何况除了粮票之外,大明还承诺有其他福利,例如新兵期间一两半的军饷,正式列编后的二两半军饷,这俨然已经到了当地中高收入人群的标准吗。

  只要加入靖安军,立刻成为人上人,吃着大明发的免费粮食,还单独发了军饷,在加上发的其他福利,这实际综合收入甚至超过每月四两银子。

  其他福利就很多了,例如在当地优先分土地分房子,优先加入大明公民籍,家属可以提前进入关内生活,子女可以到大明关内读书等等。

  总之当大明已经决定结束进攻态势,那么对靖安军的扶持力度就空前强大了。

  除了靖安军之外,大明也开始渗透一些非奥斯曼人民族,鼓动他们的独立浪潮,给钱、给枪、给炮,甚至帮忙训练指导打仗。

  反正奥斯曼人在战场上遗留了大把的装备,大明又不屑用,正好武装这些人。

  离大明近的大明直接送到手上,离大明远一点的,直接飞艇运送,甚至军部还派出了很多的精锐的特种部队帮助他们打仗。

  当真的准备不打的时候,大明的战术反而灵活了很多,各地军队也不再变着法的往前线集结,转而维护后方的安宁。

  大明要是放弃进攻态势,前线放三五个师,奥斯曼就别想攻破,至于相互渗透,那就看谁的渗透能力更强了。

  明军突然安静下来,不着急了,一下子奥斯曼帝国那边反而无所适从,进攻了几次无不是灰头土脸。

  而大明则到处开花,虽然大战略上开始停止进攻步伐,但是小的方面从来没有停止。

  例如在路上占据中东北部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关隘,把整个防线变成一个整体。

  再例如爱琴海上大明的进攻并没有停止,不给对方压力,对方怎么会乖乖的坐到谈判桌上来。

  这次海军不仅占领了爱琴海上的十多个重要岛屿,还成功登陆了巴尔干半岛。

  在奥斯曼背后开辟第二战场是假,扶持当地的各族独立是真。

  大明只需要出兵几千人,就能实现这一目的,就能使得奥斯曼感觉如芒在背。

  而大明登陆巴尔干半岛的行为也成为了压垮沙俄的最后一根稻草,奥斯曼和沙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