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运河总督投降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了初开战的那种快速推进,整个明军前线都有一种焦虑。

  高级军官都知道,在这么拖延下去,闪击战可能真的就要打成阵地战攻坚战了。

  大明这些年研究了这么多战术,算是把自己玩的明白了,但是对敌人的估计好像并不是那么的准确。

  敌人比预想的要弱,无论是组织能力,战斗能力和后勤保障等等全都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早知道这样还搞啥战术,直接一路平推就是了,平推到小亚细亚半岛地区,在采用由海包陆的战术,先拿下沿海在一路敲乌龟壳,半岛那些山地慢慢来就是了。

  武术上有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说法,大明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大明确实已经是一支相当专业且精锐的军队了,怎奈这奥斯曼军队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你预计他一天最少能走五十里,结果他一天只走了十里,顺便还抢了几个村镇。

  自己人抢劫自己国家境内可还行?

  这个事情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也不是奥斯曼帝国独有的现象,当年大明崇祯年间这种**兵匪也是屡见不鲜的。

  就算是历朝历代的时候,这种败兵抢自己人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流寇抢一波,官兵抢一波,败兵再抢一波到地方官在威逼利诱收税,好了,新的流寇又出现了。

  感觉现在的奥斯曼帝国也就是比当初崇祯年的明军武器强一点其他都一样的军队而已。

  打起来感觉就像是虐菜一样,那是毫无压力。

  甚至有一個小城直接就被当地的铁路工人给拿下了,他们竟然连这些民兵都打不过。

  敌人比预计的要晚,黄得功不得不把已经准好的军队再撒出去,先占领两个流域的其他城市再说吧。

  毕竟占领后勤要地粮食出产之地是总参交代的。

  正所谓智将务食于敌,占据这些产粮区可以极大的缓解大明的后勤压力,同时给地方造成后勤压力。

  当奥斯曼人丢掉了尼罗河三角洲,丢掉了两河流域,再加上里海沿岸的阿塞拜疆地区,那么他就只能依靠多瑙河地区来供应自己的粮食了。

  要是沙俄人在打到多瑙河,那奥斯曼帝国就算有神将现世,那也是回天乏术。

  占领更多的城镇,也让靖安军的招募加快了很多,大明的原则是只要愿意参加靖安军的只要身体没有残疾没有重大疾病的都可以。

  武器不够的时候先训练军姿,先用木棍代替一下武器,衣服不够的时候先穿着自己的衣服训练。

  大明后勤正在往这边运着。

  后勤部总共储备了十万人的靖安军物资,规划的是足够前三个月使用,至于三个月之后,新的物资也都制造出来了,完全不耽误前线使用。

  不过现在看来,靖安军的招募比起预想的要快的多,黄得功有把握在二月底前完成十万人的招募甚至还有超过。

  第一批后勤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