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56章的计划9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吧,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磨推鬼……

  谭振华挥舞着支票本大肆在各个基础研究领域投资,在充分保障了这些项目不会因资金匮乏而中断的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人事倾轧,更激发出了研究参与人员充分的热情。毕竟华夏的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都还是比较单纯的,他们最希望的是干净纯粹不掺杂过多复杂利益纠葛的科研环境和简单的,按劳动付出及成果来分配收入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就比如手里现在的这枚DD6叶片。

  在谭振华的前世,这枚叶片从80年代末期开始搞,一直搞到世纪之交才终于完成了材料的验证研发,而实际解决了工艺制造的流程问题并投入量产,则已经是进入新世纪的事了。

  而且在其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际装机用户——WS10“太行”发动机上,还出现了很多很多状况,有叶片本身的材料问题,也有生产工艺的问题,还有与其他零部件的配合问题,“太行”发动机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质量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喷零件”的事故多次发生,以至于被迫进行“技术状态归0”的处理。而因为当时华夏已经选定了这型发动机作为国产改进型“苏27”既歼11B的标配动力,一度导致生产出了战机无发动机可装的窘境,军坛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张“菊花残”的照片就是这一特殊时间段的真实写照。

  不过在本时空,这些应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了。

  谭振华手握DD6想着,这些先进零部件的研发都将获得他长期而稳定的投入,有些部件及最新的制造技术更可能被首先应用到对“斯贝”及其一系列改型发动机上首先进行应用和验证,在积累足够多的运行时间,以充分暴露出可能的各种问题并找到可靠的解决办法之后,才会被应用到最新型号的发动机上,这种一面渐改老机、一面推进新机的方式,将使得国产航发的研制进程更加平顺、更加有序,技术的积累也有更多的延续性。

  工程科研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任何一项复杂系统的成功都必然源自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如齿轮配合般精密的协作,天才的学科带头人很重要,无数次试错的积累更加重要,天天想着弯道超车,那是文宣爱吹的牛逼,广大工程科研领域内辛勤奋斗的工程师们是不屑的,也没时间理会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谭振华这样想着,有些恋恋不舍地将DD6放回了保险柜里,手中却立刻又被塞进了一块沉甸甸的钢锭,压得二少爷的胳臂就是一沉。

  蔡启功的声音再次响起:“谭总,你现在手里这块就是屈服强度达到了785Mpa的超高强度低碳合金钢,国家给定的标号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