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8章第1任务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沙大木总统被人砍瓜切菜般地一通削,在损失了大半的武器装备、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之后,无奈地认怂,接受了失败的结局,恐怕唯一值得他庆幸的就是,米国人出于战略考虑并未乘胜追击杀入伊克拉境内推翻他的统治。

  1991年3月10日,以极小的代价完全达成了战略目标的米国军队开始执行“告别沙漠”行动,将陆续彻离高达54万人的参战部队。

  当然撤离的绝不是全部参战米军,在经过了一系列充满了威逼利诱的外交谈判之后,米国人如愿以偿地一举获得了位于壕沙的宰赫兰空军基地、阿尔朱拜勒海军基地;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位于阿连酋的宰夫拉空军基地;位于挨及的巴纳斯角空海两用基地;位于阿曼的马西拉岛空军基地;位于科伟特的贾巴尔、萨利姆两座空军基地以及多哈兵营……

  特别是科伟特,小小的国土内一下挤进了贾巴尔、萨利姆两座空军基地以及多哈兵营,三座米军基地的总占地面积达到了500多平方公里,超过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这才叫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伊克拉人被赶走了,却迎来了米国这个“太上皇”,科伟特王室却只能打落了牙往肚里咽,还得堆上满脸的笑容和感激,热情迎接这些“解放者”……

  该走的走了,该留的也留了下来,也是时候盘点一下各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得失。

  毫无疑问,大赢家显然是米国人。

  这一战首先体现了米国强大的号召力,34个参战国,除了苏俄和华夏之外,几乎囊括了所有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让米国颇有一种“登高一呼,天下英雄景从”之感,而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也彻底洗脱了安南战争以来米国人在战场上的颓势,可以说胜得毫无悬念,甚至大大超出了米国人自己原本的预期,同时还彻底坐稳了“全球一哥”的位置、奠定了在整个中东地区的说一不二的地位,也基本掌控了世界能源命脉,与石油挂钩的美元,更牢牢树立了货币霸权,可以更加方便地用印刷出的纸片购买全球的真实物质资产,让米国躺在家里就能吸全世界的血。

  最大的输家显然是丧师辱国的伊克拉,除了被一通群殴打了个鼻青脸肿,什么都没捞到,无奈接受了战败后果的它接下来无疑还要接受一轮清算,被盘剥到当掉底裤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还有诸多被米国人乘虚而入拿下了军事基地的阿盟国家,他们只是名义上的胜利着,但却为了这份“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被米国驻军的结果使这些国家丧失了军事独立权,再像前几次中东战争那样组织起“阿盟”团结一心、联合行动的军事动作已经完全不可能,更因为伊克拉、约旦的立场问题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