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0章谭2要催收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伊克拉对科伟特的悍然入侵,国际社会立即给予了激烈的反应,米国总统布希在获悉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发表了公开讲话,谴责伊克拉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米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克拉在米国的所有资产。

  除此之外,米国的军事行动也随即开展,此时正游弋在波斯湾的两支航母打击群“艾森豪威尔号”、“独立号”驶入了敏感区域,第一作战目标为阻止伊克拉采取进一步军事冒险,比如入侵壕沙;行动代号“沙漠盾牌”。

  联合国安理会也召开了紧急会议,1990年8月2日,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轮值国也门因故未出席,所以少了一票),通过了谴责伊克拉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

  入侵发生后的第三天,米国与苏俄达成了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克拉“无条件地从科伟特撤军”,“充分恢复科伟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双方同意停止对伊克拉的所有武器供应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军事援助。

  同日,阿拉伯联盟发表决议谴责伊克拉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伊克拉撤兵。不过阿盟的决议还要求在阿拉伯内部解决这场冲突,并警告外部势力不得干涉。

  阿盟在声明中发出的警告被米国人无视了,8月4日,米国决定对海湾地区增兵。

  8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1号决议对伊克拉施加经济制裁;8月7日,布希总统正式签署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米军第82空降师的1个旅约2300人作为先头部队乘飞机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基地起飞,前往壕沙。

  直到此时,休姆·霍兰才知道自己为啥会被临阵撤职了——总统先生明显是要借此机会打上一仗好借机一举奠定米国在中东说一不二的霸权,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当然需要伊克拉周边国家的配合,最起码,也得这些国家点头开放领空、允许米国大兵入境吧?这时候和壕沙国王闹什么意气之争,有意思么?“东风3”就算能打2000公里,能打得到米国本土不?好吧它能打得到以撒是没问题的,不过借壕沙人一百个胆子,他们敢率先对以撒使用这种武器不?做事要看大局懂不懂?

  1990年8月中旬,米国人召集了手下一帮小弟在利雅得召开了协调会,正式建立了应对此事件的多国部队并成立了最高作战指挥机构。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壕沙以阿盟老大的位置和地主身份拿到了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位置,由壕沙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出任,米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则出任战术统一指挥官,不过这个作战指挥机构的运作机制中还明确规定了,各参战国需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