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九章 奏对_继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岑王寻人的动静依旧没有停下来,但显然比之前的急切要缓和许多。笔』Ω趣Ω阁WwW.biqUwU.Cc

  对岑王妃,岑王的态度也从原来的激进,变成了漠视。

  岑王妃始终不肯放过岑王,哪怕要和他一辈子纠缠,她也无所谓。

  常润之不知道该说岑王妃是痴心好呢,还是顽固不化好。

  就连岑王妃生母长乐长公主也劝过岑王妃和岑王和离,岑王妃硬是不肯,也不知道她到底在坚持什么。

  常润之私下里悄声问过刘桐,岑王妃是否知道她曾经怀过的那一胎小产,与岑王有关。

  刘桐道:“应当是不知道的吧……”

  “你说,要是她知道了,会怎么样?”

  “这个……”

  刘桐也不好说,只能道:“他们夫妻脑子里想的,和咱们不一样,这些事儿,咱们还是别掺和的好。”

  “我看岑王的脑子也都有些废掉了,你敷衍他那套说法,他竟然肯信。”常润之摇头叹道。

  刘桐笑说:“这不是好事儿吗?他肯信,总比不肯信要简单多了,不然还不知道他要如何烦我呢。”

  刘桐最近的事情多,修订新典工作繁重,他也不耐烦管岑王那点儿破事儿。

  有关岑王府的流言渐渐平息了下来。

  泰昌帝自登上帝位,一直在励精图治。但他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帝王,不会像历任帝王一样,上位之初就要显示其能力卓绝而办几件惊天大案,或为显示其勤政,而宵衣旰食,置龙体健康于不顾。

  他是在朝时理政,不在朝时,如何放松如何来。

  言官们对此有些看不上眼,但毕竟泰昌帝治国没有丝毫懈怠,也没有犯过任何差错,所以御史们捏着这一条,总要等到有实例之后,才能出言劝谏。

  泰昌三年初,朝堂平定。

  刘桐作为荣郡王,主理刑部,在调审刑部各陈年旧案、疑案的过程中,他潜移默化地开始调整刑部职权。一年下来,刑部诸人也看出了刘桐的意思。但到底刘桐还没有做出将刑部各官员削官降职的事情来,所以大家也只是私底下揣测,有人甚至诛心地认为,荣郡王这是在总理刑部职权。

  刘桐倒也不管大家如何议论,待时机成熟之时,他上书一封给泰昌帝,言明权责模糊的弊端、官员冗杂的弊病,以及对补缺官员多为贵族子弟,虽出身高门,却实无能力的忧虑。

  刘桐表示,希望泰昌帝可以据此对刑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作出调整,广纳贤才,广开文武恩科,使天下共治。

  朝臣们多半都是出自贵族,对寒门子弟向来不屑,当然不会希望寒门子弟跃居头上,立刻便对刘桐的谏言进行激烈的反对。

  以往科举制度选官,其实多半是作为贵族子弟的助手而选的,也因此科举制能够得以实行,贵族中人也对科举制有所重视。

  毕竟若要推家族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